5月27日,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雍帶領部分區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赴青銅峽市就我區濕地及鳥類保護情況開展民主監督調研。
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74.93平方公里,是寧夏最大的黃河灘涂濕地,同時作為西北地區第二大鳥類棲息地,全球途經我國的4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中2條經過寧夏,在全球候鳥遷徙網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區位作用。在保護區中心湖,陳雍一行實地調研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候鳥遷徙保護情況,了解到保護區內292種動物中鳥類達212種,紛紛點贊保護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建議相關部門強化遷飛通道保護,完善監測體系,為候鳥打造更安全的“中轉站”。調研組還來到保護區麋鹿園了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種群遷地擴繁保護工作,指出35頭麋鹿種群成功繁育后代,展現了青銅峽庫區濕地生態系統全面修復的成功實踐。
陳雍說,濕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綠色發展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濕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部門協作機制,保護優先,系統治理,科學修復,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元一體的健康生態系統。要嚴格依法管理,完善防火體系,為野生動物種群生存繁衍提供安全環境,加大科普宣傳,講好寧夏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事。要發揮好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聚焦保護機制創新、基礎研究薄弱、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等短板弱項,積極搭建協商平臺,開展民主監督,為持續改善濕地生態環境,助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獻計出力。
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許寧參加。(記者 馬越)